报送第33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公示:世界博物馆日丨传承文明 薪火 探寻爷爷石兴邦的考古足迹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3-04-21 14:39:29

世界博物馆日丨传承文明薪火探寻爷爷石兴邦的考古足迹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座新建的博物馆,一个展示陕西考古发展脉络的集合地,但是对我来说这里可能有些不一样。因为一个人,我和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我来到这,沿着他曾经走过的足迹,去重新认识那些他奋斗了一辈子的事业。这个人就是我的爷爷石兴邦,也就是写下了这几个字的人。


(相关资料图)

爷爷今年已经快100岁了,应该是目前中国健在的考古学家里面年龄最长的。100年一个世纪,所以我觉得他应该见证了中国考古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弱变强这样子的一个经过。这里面比如说像1954年的半坡新石器遗址发掘,还有后面的很多重要的考古发掘,都是我爷爷主持并且参与其中。如果没有爷爷,也许就没有陕西考古的今天,他手把手带出了很多徒弟,其中不少人成为当今考古界的名师。

在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爷爷获得了“终身成就奖”。这是对他一生致力于田野考古的充分肯定和褒奖。

来来来,帮我合个影,这是自己的亲爷爷有没有。是不是还挺有成就感的,感觉特别自豪。

我不知道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反正从我有印象的时候,爷爷的造型就是这样子,戴这种帽子。然后我觉得他最经典的装扮就是穿一身长呢子黑色的大衣,然后戴一个帽子,手上拎个包,一般是帆布包,里面会装一些什么笔、本子、手绢、眼镜,还有经常出去开会没有来得及收拾的那些证件什么的。

这张照片我爷爷跟我说过那个故事。当时半坡挖出来之后,挖掘面积不是越来越大嘛,后来他借这个机会就让那些考古队员向周围的村民去讲考古的一些知识,然后好多村民就自发地把自己当时挖出来的一些东西都上交了,其中就有一个村民交了这个瓶子。村民当时说不知道这个瓶子是干啥用的,后来我爷爷就研究说这应该是一个类似于那种水壶,它可能有个绳子在这绑着,然后一边拉着绳子,一边把这个壶扔到水里面去。然后因为它这个壶底是属于那种比较沉的,它会沉下去跟水面有一个倾斜,那个水就可以从壶口进去了,是不是很聪明。

我看到这个图案也觉得特别熟悉。别人家的小孩可能刚开始的那种画画启蒙都是从简笔画开始的,然后在我小时候还对画画没有什么概念的时候,就在爷爷书房的办公桌上看到了那种很厚的一摞的稿纸,上面就画的是这种我根本就不认识的图案。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图案已经距我们现在有6000多年了。

爷爷90岁的时候,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为他塑了一座半身像。作为主持发掘西安半坡遗址的人,他用一柄手铲发掘出了史前文明的秘密和未知的细节。

后来我和父亲陪他一起去过,他坐在轮椅上,我推着他走到博物馆中还原当时生活场景的展品的时候,他还指给我看。发掘报告《西安半坡》创立了完美的史前考古报告范本。据说这份报告的结构、主要章节内容、插图、编排表格与附录样式等,都成了后来学者的写作模板。

爷爷是铜川人,但是他可能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乡了,所以我觉得他对家乡一直有一种割舍不下的情怀。耀州窑的文保工作可能就是圆了他的故乡的梦。爷爷担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的时候,还和韩伟先生等人一起发掘了法门寺遗址。

这张照片是爷爷家的客厅。我觉得爷爷跟奶奶的感情特别好。每次我们比如说吃个东西或者是什么的,爷爷都说给你奶奶带一点,给你奶奶留一点。所以有时候你想想,那种很美好的爱情不一定非要把“我爱你”成天挂在嘴边。

我仔细想了想,爷爷对我的父亲包括我在内,要说最大的影响,一个体现在做人上另一个体现在做事上。对待工作,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少说空话,多干实事”;说到做人,那就是他的座右铭了,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

爷爷不是照过很多照片嘛,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这张我爸给他照的。你看他眼睛望向远处,一个手是这样子微微抬起来,有一种向他奋斗了一辈子的考古事业,这种抬手致意的意思。还有就是告诉现在的后边的这些考古人,要沉下心来,艰苦奋斗,继续和文明对话。

在我小的时候,从事考古的人不像现在这么多,那会他们的工资也不高。每次我看到爷爷在灯下奋笔疾书或者好长时间出差,不回家的时候我都理解不了。我说你图啥?后来长大以后,我觉得我可能慢慢理解他了。其实考古学很好地回答了人类的三大终极命题,那就是“我是谁,我从哪来,那要到哪去”。今天参观这个博物馆之后,我觉得感触最深的就是看这么多的年轻人,他们现在都从事到这个行业里面来了。也许未来有一天,他们中的人也会像当年我爷爷他们这辈人一样,去发现一个新的、我们曾经没有解开的历史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