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8日电题:10.79亿网民如何共享美好数字生活?——透视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华社记者王思北
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万物互联基础不断夯实;各类互联网应用持续发展,多类应用用户规模获得增长……
数据的背后折射出哪些新趋势,10.79亿网民如何共享美好数字生活?
数字惠民更可感可及
报告指出,截至今年6月,我国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1129万个,其中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93.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6%。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1423亿GB,同比增长14.6%。
“我国接入移动互联网与千兆光纤网络的用户规模持续增长,网民平均上网时长继续增加,移动和固定宽带下载速率均有所提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统计中心互联网发展研究部主任王常青在发布报告时表示,互联网服务体验与用户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壮大。“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超过3亿,5G网络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12万亿元;农村在线教育普及率为22.5%,农村在线医疗普及率为22.8%,数字惠民服务扎实推进,互联网助力农村展现新气象。”王常青说。
报告还指出,信息无障碍能力持续增强,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深入推进。“1735家主流常用网站和手机APP完成适老化改造。一批优秀改造案例在全国推广应用,持续温暖‘快时代’中的‘慢人群’。”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毛伟说。
智慧生活更有温度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21.23亿户,较2022年12月净增2.79亿户,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的比重为55.4%,万物互联基础不断夯实。5G应用已经融入60个国民经济大类,加速向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重点领域拓展深化。
从人人互联到万物互联,数字场景生态不断丰富。
一方面,应用场景不断更新,给智慧生活带来新体验。“使用过个人可穿戴设备上网、智能家居设备上网、车联网设备上网的比例分别为22.5%、21.4%和16.8%。”王常青说,智能设备有效提升数字生活的幸福指数。
另一方面,优质内容供给持续加强,推动构建良好网络内容生态。
“报告指出,截至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10.44亿人,用户使用率达96.8%。”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副秘书长周结认为,各大网络视频平台继续坚持高品质内容创作,探索影视工业化道路,网络视频行业发展态势向好。
周结说,各平台持续加强优质内容创作,不断提高节目品质,打造了一批有思想、有内涵、正能量、高质量的节目,充分发挥优秀作品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用户黏性提升。同时,长、短视频平台之间由竞争转向合作,推动平台、用户、创作者多方共赢。
网民数字技能持续提升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张新红认为,作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工作,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有助于弥合数字鸿沟,推动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的数字化体验感和获得感。
根据报告,2023年上半年,各类数字化产品及服务加速渗透,网民掌握数字技能水平稳步提升。截至6月,至少掌握一种初级数字技能(能够使用数字化工具获取、存储、传输数字化资源)的网民占比86.6%;至少掌握一种中级数字技能(能够使用数字化工具制作、加工、处理数字化资源)的网民占比60.4%,较2022年12月增长2.1个百分点。
同时,各地政府多措并举,从环境侧加强政策指导,从需求侧加强宣传教育,从供给侧降低使用门槛,促使重点群体逐步掌握数字技能。
王常青说,截至6月,学生网民中至少掌握一种初级数字技能的比例达98.5%,50至59岁网民中至少掌握一种初级数字技能的比例为72.8%,60岁及以上网民中至少掌握一种初级数字技能的比例为54.6%。
“伴随着数字技能的稳步提升,广大网民将更好共享数字时代美好未来。”张新红说。